北京做七时的情况 天津山西做七的风俗

2024-05-28 10:28:51 来源:天气万年历

导读:头七是做七中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自古传下来的丧殡习俗。习惯上认为“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人们认为死者魂魄会于“头七”返家,家人应该于魂魄回来前,给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然后回避,避免死者魂魄看见家人,影响投胎。那么,北京做七时的情况如何?天津山西做七的风俗是怎样的呢?和万年历小编一起去瞧瞧吧。

墓地

北京做七时的情况

北京城里,旧时赤贫人家最起码应停柩3天,一般人家多停柩5到15天;而达官富户往往要停灵21天到49天,甚至更长的时间。由于有这样的不同,因此,做七时的情况也不同。在首七内出殡的,往往在七祭时,在家中和坟上烧些纸钱祭奠一下。七期时还停灵于家中的丧家,往往要请和尚、道士等来作佛事,富户则有比较隆重而奢侈的祭奠活动。如果是停灵49天,丧家除接三、放焰口、僧道等念经外,首七、三七、五七日更要大规模祭祀。一般白天番、道、禅经轮番上阵念经超度,有的亲友也会请尼姑或居士去念经,下午六时左右则是祭库、送库的时间,丧家招摇过市,将装满纸钱的楼库、阴宅、金山、银山等纸活送到指定的地点焚化给死者,返回后,晚上还有僧道的放焰口等祭祀活动。

此外,北京民间认为,亡人到了五七时,要过五殿阎王的关。五殿阎王乃包公,他一生无女。因此,他很喜欢女儿和花朵,如果亡人用插上花朵的伞把身子遮挡起来,让老包误以为是少女,就可以顺利通过。所以,在北京民间,通常在五七时,要由出嫁女置办一把粉地印白色图案的蜡花纸糊的大伞,上插上五朵石榴花,烧给亡人,此俗称烧伞。如果停灵49天,烧伞仪式结合在送库仪式中。如果停灵35天,烧伞仪式则在下葬时举行。如果在35天前就出殡了,就需单独设祭。其通常都由出嫁女主持,供品为水饺和几个上写死者名讳的装纸钱的素包裹,全宅孝属上香致祭叩拜后,将包裹请下来,连同纸伞一齐送到墓地焚化,有的则在家门口或附近广场焚化。焚化时,先要焚化三五张大烧纸,此俗谓之打发外祟,接着泼一碗净水,然后再焚烧包裹和伞,焚化时,孝眷多为之举哀。

墓地

天津山西做七的风俗

在天津,人死后每逢七日也要做七。但由于其出殡日期无定,通常于死后七日、九日、十一日、十三日行之;富者则停柩三七、五七至七七者。因此天津人把出殡前所做的一七或二七都称为伴宿。是日,戚友赴奠,并请僧或道做道场“哮经”,为死者超度消灾。在天津,如果只“哮一日经者,多于此日行之”。此外,三七、五七和七七日,也需要在家设祭奠祭祀亡魂,而且五七日的祭祀,“必由孝女纸糊之扎彩人”,因为天津人认为,“俗传五殿阎君爱女,由女焚之,可为死者减罪。”另外,天津的“贫者多不哮经”,但接三仪式是一定要做的,而且接三后,即于五日或七日出殡,安葬死者。

山西许多地方同样要做七,老人卒之首七,“夜半男女绕街号恸,焚冥钱,归哭于灵座,谓之知死,亦谓之寻魂。”沁源一带将丧后百日内祭奠谓之作七。翼城一带谓之过七,每七必备馔、化纸,哭奠柩前。亦有逢七举行开吊之礼者,戚友闻讣毕至,曰吊丧。内蒙丰镇一带的汉族也同样需要七日设祭,焚纸钱,受亲戚赙奠,名曰开吊。亦有延礼生行家奠者。每七日黄昏后,燃灯烛、焚香楮,男女哭泣柩前,名曰“烧夜纸”。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北京做七时的情况,天津山西做七的风俗”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