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的做功德风俗 做功德时的仪式过程

2024-05-28 14:19:56 来源:天气万年历

导读:丧葬文化中的做功德习俗也算是传承下来了,现今虽然不会像以往那样隆重举办法事,但是法事中包含的念经、焚香、献祭等仪式,我们还是会进行,毕竟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仪式,可以将民族文化代代相传。那么,闽台的做功德风俗有哪些?做功德时的仪式过程是怎样的呢?和万年历小编一起去瞧瞧吧。

做功德

闽台的做功德风俗

闽台的闽南人在人死后的49天内,多请僧侣或道士作法事,通常根据作法事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午夜、一朝、二朝、三朝等几种。惠安东部一带,有经济条件的男性大福之人才有资格在丧礼中做功德;女性亡者、非大福死者和没有经济力量者,可在堂亲中有人做功德时“寄做”;办丧时无经济力量者,则可以在事后有条件时补做,此俗称“吉做”。惠东做功德,通常请道士来做,至少需一夜,有经济力量者也可延长,但最多是7天7夜。做功德时,道士穿红袍,头戴法帽,有的嗪经拜忏,有的敲锣鼓、吹唢呐配合。众孝男执孝杖跟班,随仪式的进行,上香、点烛、三献、读疏、焚纸,从事家奠活动。

泉州人请僧道为亡魂超度称为做功德。其规模大小不等。其最简者叫“出山敬”,其通常在出殡前的下午做半天法事。稍上的称“对灵缴”,也称“一暝火光”,即做一夜法事。繁者有“做午夜”,即做半日一夜法事。再繁一点的为“一昼夜肃启”,即做一昼一夜。再来是“二朝午”,即做二昼夜和一个半天的法事。此外,还有“大三朝”和“七日大功德”,其分别为做三昼夜和做七昼夜法事。最繁算是“旬”了,有七日一旬,三旬、五旬乃至七旬四十九日的大功德。要做功德,必糊焚化给死者的纸厝,其一般仿照旧式大厝,也有楼房花园。这种纸厝不仅具有外表,其内的陈设也应有尽有,甚至有奴仆和六畜。纸厝两旁要糊大尊的金童、玉女及金山、银山。此外还要准备“纸转”、灵幡、各种供品、香烛、冥纸等。僧道到后要设神坛,通常僧尼挂三世尊佛像,而道士挂三清等神像。做功德超度一人名曰一“荐”。但由于做功德常要以先亡的长辈为俗称“竖头”(领头)的主荐,以旧带新,所以做一次功德起码有二“荐”。而且,过去没有做过功德的先亡者,也可寄在这种仪式中一起超度,所以有时要超度的有数十“荐”。而所谓的“荐”即份,也就是有几荐就得有几份纸活。

做功德

做功德时的仪式过程

做功德时,僧道哮经拜忏,孝男持着写有亡者名讳的灵幡,在神灵面前随仪礼拜。孝眷则随僧道的作法,在一个石臼中旋转“纸转”,此俗称“牵转”,意欲将亡魂从地狱里援挽出来。如亡者是女性,因曾生男育女,民间认为其死后必进血污之狱,所以应加一场“拜血盆”的超度。在做功德的仪式中,道士有“跑特赦”的仪节,其意为替亡魂向上天请准特赦令,持以急赴冥间宣布。因此,道士在做仪式时前后左右穿插跑动,步伐队形交错变换,颇有舞蹈的味道。功德将结束时,还有“劝愿”或“解愿”的仪式。据说这是为了怕亡魂俗心未了,不忍离世而做。所以,僧道在做此仪式时,边作法边唱道情,历举古今之人无有不死及如何行善积德等故事。劝亡魂安心离去。唱这些故事时,由于语言生动活泼、诙谐百出,常引起围观者哄堂大笑,在悲哀的气氛中平添一点笑声,使丧家悲哀、紧张的气氛有所缓解。此外,在做功德时,有的丧家也会请傀儡戏班或“打城戏”班,在灵堂外演目连救母的“目莲”戏,这种现象即为俗称的“内外鼓”做功德。

厦门做功德多在三旬、五旬、尾旬,也有在百日、对年时做。做功德所要用的纸扎摆在厅堂中,除了灵厝、金童、玉女外,有的要照受荐者生前形象制作魂身坐像,旁边摆着装满纸钱的“库钱箱”,大门两侧则摆着出嫁女送的金山、银山。做功德时,由僧道数人或十数人嗪经拜忏,其仪式过程有请神、引魂、拜阎罗、拜药王、洗口愿、拜血盆、打桌头城、破地狱、牵转、走赦马、劝愿、普施等内容。丧家子孙着丧服同堂伺候,并参加僧道的施法。做功德时,亲戚多备牲醴、金银纸等来祭奠。有钱人家还请梨园、傀儡戏班来演目莲救母的戏剧,以吸引观众。做功德的前期,僧道绕灵桌诵经,孝属跟着转,气氛比较严肃。

后期的科仪则不然,“打桌头城”时,僧道在叠起的桌子上表演各种杂技。走赦马时,僧道成队,急切跑动,队形交错变换,如欢快的舞蹈。“弄钹”时,僧道把一对铙钹操弄得上下旋转、飞舞,扣人心弦。劝愿时,道士口念四句讲故事,说世间无人不死,劝亡者安心去西天,俏皮话连篇,常惹得围观者嬉笑不已,冲淡了哀丧气氛,宣泄了人们心中悲哀。功德做完后,象征着亡魂从地狱获得了解脱,众人焚烧灵厝、库钱给死者用,以尽子孙后代的孝道。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闽台的做功德风俗,做功德时的仪式过程”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