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木鱼和百衲衣是怎么来的 菩提是什么意思

2024-06-17 15:12:35 来源:天气万年历

导读:敲木鱼和百衲衣都是佛教里和尚要做的事情,敲木鱼我们可能还懂得是什么意思,但是百衲衣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那么,敲木鱼和百衲衣是怎么来的呢?菩提是什么意思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木鱼

“敲木鱼”是怎么来的

关于“木鱼”之名,最早见于唐代高僧怀海禅师所撰的《敕修清规》之中:“木鱼,相传云,鱼昼夜常醒,刻木像形击之,所以警昏情也。”据此,木鱼当为佛门僧侣所创制,有警示僧众昼夜不忘修行之意。此前,相传木鱼的前身乃是一种称为“木扑”的简单木块,后才刻为鱼像,称作木鱼。

僧众中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汉朝时期,皇帝派慈光大师和两个僧徒去西天取经,他们历尽千辛万苦,在取经归途中,乘船渡海之时,突然风浪大作,一条恶鱼张着大口朝船扑来,船头上的经书被大鱼一口吞掉,两僧徒跃身入海与大鱼搏斗,了结了大鱼性命并将它拖上船头。刹时间,风平浪静,阳光灿烂,大鱼身躯化为污水流入大海,只剩下鱼头摆在船头上。慈光师徒带着大鱼头返回佛寺,为了讨还经卷,每天敲打大鱼头,口念“阿弥陀佛……”。日复一日,大鱼头被敲得粉碎,后来只好照着大鱼头的模样做了个木头的,天天敲打。就这样,敲木鱼诵经成了佛家的习惯。

敲木鱼

百衲衣是怎么来的

百衲衣,因用许多方形小块布片拼缀制成而得名。

缝制这种僧衣有严格的规定,一般都是用若干条长方形布片缝成,并且只准用类似黑色的布片。

中国又称僧衣为“百衲衣”,因为有的僧人为了表示苦修,常拾取别人丢弃的陈旧杂碎的布片,洗涤干净后,加以密缝拼缀而成衣,通称为“衲衣”,也称功德衣、无畏衣等。一般僧人常自称“衲子”或“贫衲”,即由此而来。

“菩提”是什么意思

“菩提”意译觉、智、知、道,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敲木鱼和百衲衣是怎么来的,菩提是什么意思”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