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七和出殃是什么意思 做七的介绍

2024-05-28 10:23:45 来源:天气万年历

导读:头七我们知道是什么,但是做七十什么呢?是不是也要死者进行头七活动呢?也就是准备一顿饭等着死者回来,然后亲属这天早点休息,不要在家里或者外面活动。那么,做七和出殃是什么意思?做七的介绍去哪看呢?和万年历小编一起去查询了解下吧。

做七

做七和出殃

从死者亡故日算起,每七天作为一个祭奠日期,这通常都称作“做七”或“七祭”。第一个七祭叫“首七”或“头七”。第二个七祭叫“二七”,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末七”、“尾七”、“尽七”或“满七”、“断七”、“圆七”等。每到一个七天就要做一次祭奠仪式,有的甚至请僧道来做道场或佛事。“七单”由阴阳先生或道士推算写出,上面有“回殃”和做七、烧“百期”的日子等。这张单子多贴在死者的灵堂或院子里,提醒丧家注意,并依期化帛禳解。

做七的介绍

在黑龙江各地,“至亡人故之第七日,于早一钟致祭于柩前,焚香纸毕举哀”,并于三七、五七、七七日举行祭礼,“亦有至十七者,随乡俗而异”。宝清等地称七祭为“摆七”,通常“摆单不摆双”。安达、望奎等地俗称“烧七”,并以五七祭为重,“俗谓亡者已至五殿阎君处也”。在人死后的第七日,丧家通常要“纸扎为台,谓之望乡台,家人咸诣台前致祭,祭毕焚台”。呼兰、绥化等地,“亲丧之后,自一七至七七,其已殡者,莫不按日设祭于墓”。而在依安一带,一七时,“主丧者于鸡鸣前率家人焚香纸,哭于烟筒下,谓亡人魂灵上望乡台而望家乡也”。以后每逢七日,皆焚香楮、冥镪等类,至七七为止。已出殡的则至三七、五七,均上坟致祭。

墓地

吉林的情况一样,人死后第七日晚,丧家“扎望乡台,以火焚之,曰上望”。如果在49天以内出殡,葬后遇到七祭,则每七日上坟,谓之烧七。当五七时,孝家烧花盆,意为死见五殿阎王也。烧七仅至七七,再不烧矣。有的地方如农安在一七时以香楮、酒醴祭于烟囱下,曰祭七。如果停柩期长,遇三七、五七、七七皆在家祭奠。

辽宁将首七称为迎七,在“黎明前,丧主偕孝眷西向跪于庭中(多在烟突之侧),焚化刍灵,望空奠祭,号哭懈踊,并延僧哮经,谓之上望。盖取七日来复之义,并取释典所载七日望乡之说”,故“所焚之刍灵,必有望乡台者”。“亦有设乐延宾为礼祭之典者。戚友多于是日致送楮帛。在未殡前,遇三七、五七、七七之日亦然,谓之办七。凡二七、四七、六七之日,仅家人焚化楮帛,而不设奠。”如果在49日内安葬完毕,遇到做七时,就到坟上哭奠,此称烧七,如果停柩时间长,则在家中做七,此称“办七”、“办期”,“以亡者爵秩、封赠、姓字、年岁题柩前,曰明堂。焚楮奠祭,亦有设乐延宾致奠者”。“停柩在堂时,每饭必进食,并设匕箸如事生,晨昏必哭泣。每七日必祭,戚友或送祭品,普通者以饼饵,谓之盒礼。五七之夕,亦有制纸为舟焚化于河干者。”有的地方五七之夕,除以纸制舟焚化于河边外,“有女儿者,或制纸花五盆,亦云免罪。”有的地方七祭也有延长至十七者。

河北张北、万全一带,称做七为“过七”。人死后第七日,谓之头七。供奉食物,焚香点纸,叩头举哀。嗣后,每过七日,即如是办理。富者,每七僧道嗪经,鼓乐喧天,至四十九日,谓之尽七。如遇日期与七相同,谓之犯七。富者请僧道诵经,超度灵魂;贫者做旗伞,置在棺下,灵魂藏在里面以避之。有的地方也会借此举行开吊,招待亲朋,除僧道诵经外,举行家祭,并款待吊者。有的地方做七时,夜间诵经,谓之放焰口。有的地方如有“一亲尚存,每七减一日,以三十日五七”。有的地方如临榆把丧后的第六日呼为一七。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做七和出殃是什么意思,做七的介绍”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