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远古的石烹时代始,至夏商周青铜器皿的使用,再到秦汉魏晋南北朝的饮食体系初步形成,中国饮食经历了从原始到精致的演变。那么,中国传统主食介绍去哪看?面粉和各种饼食面点有哪些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面粉
面粉和各种饼食、面点
秦汉以前,偶尔也把谷粒用石臼捣成破碎的粉。如《周礼·天官·第人》:“羞筋之实,糗饵粉瓷。”汉代开始有了石磨,陕西关中曾发现一具汉代的石磨。磨制而成的面粉写作“麵”、“”,汉人也称作“粟冰”。《说文》:“麵,麦末也。”孔安国注释《尚书·益稷》中衮服十二章的“粉米”时说:“粉若粟冰。”西晋束皙曾作《饼赋》曰:“重罗之面,尘飞雪白。”
有了面粉,就开始了饼食的历史。汉代文献开始出现“饼”。扬雄《方言》讲:“饼谓之饦,或谓之怅馄。”《释名·释饮食》:“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西晋束皙《饼赋》讲:“《内则》诸馔不设饼,然则虽食麦,而未有饼。饼之作也,其来近也。”汉高祖刘邦为父亲在关中建新丰县,其中有卖饼的小商人。汉质帝因吃饼被毒死。可知饼食的历史,始于汉代。
随着面食的普及,至迟到西晋时已掌握了发酵技术。西晋何曾日食万钱,“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能裂开的蒸饼显然是发酵面,不发酵的死面是无论如何也蒸不裂的。
有了发酵技术,中国的面点迅速发展起来。
面点之首是中国人常吃的馒头。据说,诸葛亮南征班师,将渡泸水。当地风俗,以人头祭神,诸葛亮不忍,用牛、羊、猪肉作馅,包入面中,做成人头状,投入水中,“馒头名始此”。明人郎瑛《七修类稿》也讲:“馒头本名蛮头。”这种有馅的馒头,实际是现在的包子。日语中的包子就写作“馒頭”,是隋唐时从中国传入的。魏晋时期,无馅的馒头也有了。嘉峪关魏晋壁墓画中,有一女仆端馒头的壁画。上述何曾吃的蒸饼,也是无馅馒头。
馒头
从两汉到隋唐五代,饼是所有面食的通称。用水煮的面条、馄饨、水饺叫汤饼。面条称馎饦、不托、飲饦。北魏贾思勰讲:“馎饦,接如大指许,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按,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这是面条的最初两种做法。唐玄宗王皇后向玄宗泣诉曰:“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邪?”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汤饼,唐人谓之不托,今俗谓之馎饦矣。”
魏晋南北朝已有水饺,当时称作馄饨。唐段公路《北户录》记有“浑沌饼”。崔龟图注曰:“颜之推云‘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1972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中,发现有水饺和其他面食做的殉葬品。
从两汉到隋唐,还流行一种胡饼。《释名·释饮食》讲:
“胡饼作之大漫泛也,亦言以胡麻著上也。”晋司马彪《续汉书》讲,“灵帝好胡饼”。后赵石勒讳“胡”,改胡饼为博炉,石虎又改为麻饼,又以干枣、胡桃仁为心蒸之。以后胡饼的制做工艺继续发展。唐苏鹗《杜阳杂编》载,唐懿宗同昌公主死,仅赐给役夫吃的胡饼就有40骆驼,每个直径有2尺。
隋唐以后,中国的面点大放异彩。除常吃的馒头、包子、水饺、馄饨、面条外,各类面点美不胜收。仅以饼为例,就有蒸饼、烙饼、鳌饼、环饼、胡饼、烧饼、乳饼、煎饼、春饼、月饼、麻花、白饼、髓饼、粉饼、茶饼、酥饼、芋饼、韭饼、油饼、葱花饼、莲花饼、雪花饼、千层饼、豚肉饼、松黄饼、真汤饼、通神饼、酥琼饼、松子饼、椒盐饼、肉油饼、素油饼、脂油饼、麻腻饼、豆膏饼、鸡鸭子饼、梅花汤饼、玉延索饼、神仙富贵饼等等。工艺有蒸、煮、烤、烙、整、煎、炸、卷、点,配料几乎囊括了所有主食、副食、果品、调料、饮料,口味有酥、脆、干、软、香、鲜、甜、辣、咸、酸、苦、荤、素等百味俱全。别说是外国人,就是中国人特意品尝,恐怕一辈子也尝不遍。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中国传统主食介绍,面粉和各种饼食面点”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2025中秋放假和国庆放假时间 中秋国庆放假时间安排表
2024-12-06
2025年中秋和国庆放假安排 中秋国庆放假安排2025
2024-12-05
2025中秋和国庆节是怎么放假的 中秋国庆2025放假安排时间
2024-12-05
饮食与中国人的人格尊严 饮食上隆礼的文化特征
2024-10-31
中国饮食文化品评 饮食结构与中国人的个性
2024-10-31
分餐制的食俗 分食转变的原因
2024-10-31
饮食器具的文化意蕴和食俗 专制等级的礼制标志是什么
2024-10-31
中国的筷子 筷子所蕴含的意义
2024-10-31
饮食器具有哪些 古代的炊具介绍
2024-10-31
压酒和温酒 酒监和酒令
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