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早在商周时代,就形成了饮食上严格的等级礼仪。《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那么,分餐制的食俗是什么?分食转变的原因有哪些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美食
分餐制的食俗
丰富多彩的饮食器,还反映了一种被人忽视的食俗:中国古代实行的是分餐制。
现代许多人都从卫生、健康的角度出发,批评、指责中国人的“伙食”,极力倡导西方的“份饭”和分餐制。其实,分餐制恰恰是中国古代的食俗,它存在的时间要远远超过“伙食”的历史。
由于古代食器是专制等级外在的礼仪标志,自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吃饭时所用的器具,所设的食品菜肴,都是不一样的。古人席地而坐,最初是将有足的饮食器直接放到席上,后来是各人面前放一个食案,各吃各的饭菜。战国孟尝君厚遇食客,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食客中有人误以为饭菜不等,辍食离席而去。孟尝君追上去,端着自己的饭菜让他验证,这位食客竟惭愧自尽了。假如大家同桌而食,菜肴同出一盘,就不会发生这样的误会了。这个故事说明,即便是好客的孟尝君,也是和客人分餐而食。这种食俗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南朝梁孔休源住在孔登家里,侍中范云到孔登家拜访孔休源。孔登以为是来拜访自己,奉上丰盛的饭菜。范云不动筷子,等待休源归来。孔休源回来后,孔登为他准备的只是平常的“赤包米饭、蒸鲍鱼”。范云坚持与休源吃同样的饭菜,“不尝主人之馔”,使孔登非常尴尬。范云是当朝宰相,孔休源是他器重的朋友,如果能够“伙食”的话,三人共桌而食就行了,孔登就用不着为难了。
也就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了由分食向“伙食”的转变。转变的原因有三:
美食
第一,由于该时期儒学的失控,许多士人倡导“越名教而任自然”,以觉醒了的自我意识来否定以往礼俗中的成规,追求任纵放荡的生活方式,圆坐相向,同盘共饮食成为他们放纵的具体表现。西晋阮咸与宗人饮酒,不用杯觞斟酌,“以大盆盛酒,圆坐相向,大酌更饮”。
第二,士族门阀制度的形成、发展,使家族观念不断得到强化,在分食礼俗盛行的情况下,共食、同居、共财,成为家庭孝悌和睦的标志,也是家族凝聚力的连结纽带。北魏大臣杨椿曾告诫子孙说:“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盘而食。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还,亦有过中不食,忍饥相待。吾兄弟八人,今存者有三,是故不忍别食也。又愿毕吾兄弟世,不异居、异财。”
第三,随着室内家具由矮趋高的演变,坐椅据桌逐步取代了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长桌、方桌、八仙桌、圆桌、火炕的出现,使一家人团坐共食成为可能,“伙食”的食俗逐步定型。古代饮食器具由长足到短足,到无足,即反映了这一渐变的过程。
到唐宋时期,同吃一碗菜、同喝一碗汤的“伙食”风俗基本形成。唐朝的宰臣在政事堂议事,有一种“工作餐”性质的“会食”。《旧唐书·杨炎传》载,杨炎因生病,“食膳无节,或为麋餐(稀粥)别食”。别有用心的人乘机在门下侍郎卢杞面前挑拨说:“杨公鄙不与同食。”可知这种会食不是每人一案的分食,而是合在一张桌上共食同样的菜。否则,杨炎就可以把麋餐带到政事堂上和大家各吃各的了。至于在家庭饮食中的“伙食”,当然普及更快。《宋史·陈競传》载,陈氏1世同居,长幼700口,“每食必群坐广堂”,“有犬百余,亦置一槽共食。一犬不至,群犬亦皆不食”。可见一家老小团坐共食,已开始深入人心。
当然,即使在唐宋以后的上流社会,仍然留有分案而食的风气。但“团坐伙食”的食俗与氏族家族孝悌、和睦、稳定的宗法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很快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击钟、列鼎、设豆而食,固然反映了“分等级,定尊卑”古代礼制,而客观上有利于健康卫生的“分餐制”也出之这一礼制,它的功与过的统一就是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所以,现在推行分餐制,与其说是学习西方,不如说是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有选择的复兴。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分餐制的食俗,分食转变的原因”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2025春节放假时间 2025春节的放假安排表
2024-12-18
2025端午节日怎么放假的 2025端午节放假通知
2024-12-18
适合冬至发朋友圈的短句文案 冬至文案高级简短朋友圈
2024-12-16
冬至问候祝福语说说句子 立冬时节发朋友圈的问候语
2024-12-13
冬至问候语温暖人心简短句子 冬至简短关心的祝福超暖心
2024-12-13
冬至日温暖美好的祝福语 冬至朋友圈高质量的温暖文案
2024-12-13
2025清明节的法定假是几天 2025清明节的法定假
2024-12-07
2025年中秋放假安排时间表图 2025中秋是怎么放假的
2024-12-05
2025中秋和国庆节是怎么放假的 中秋国庆2025放假安排时间
2024-12-05
2025年端午节放假安排时间表 2025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