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卯来你吃端的卯节 卯节的由来和含义

2024-09-03 11:54:41 来源:天气万年历

导读:很多节日都是少数民族的特色节日,因为不是那个民族的,所以对于节日上的民俗活动,根本不是很了解,比如广西水族比较流行的卯节,我吃卯来你吃端的卯节是怎样的呢?卯节的由来和含义去哪看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节日

我吃卯来你吃端的卯节

水族有着许多特别的传统节日,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端节和卯节,这两个节日都是根据水族的历法来算的。水族端节在水历的岁首,相当于水历春节,从农历八月的第一个亥日开始至农历十月的上旬结束,逢亥日过节;而水族卯节则在水历九、十月(即农历五、六月)间逢卯日过节。这两个节日都相当于水族的年节,因为水族有着“过端不过卯,过卯不过端”的习俗,过端节的村寨不过卯节,而过卯节的村寨就不过端节。之所以有这样的区分,并不是因为村寨之间有隔阂,而是为了各村寨之间更好地往来走动。水族各村寨间有约定俗成的顺序分期分批过端节和卯节,因此在整个端节和卯节期间,人们可以在水族各村寨间不断地走访过节,村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整个年节氛围更为浓厚。

卯节的由来和含义

关于水族“过端不过卯,过卯不过端”的由来,有这样的说法:据传古代水族的祖公有两个儿子,分别住在大山的两头。他们约定好每年庄稼丰收后都到祖公的住处团聚庆祝。由于兄弟俩的住处相距甚远,每年只能聚一次,因而总有说不完的话,离别时总是依依不舍,祖公就和两个儿子商量,决定哥哥过端节,弟弟过卯节,这样每年一家人可以聚两次。如此年复一年,两兄弟的子孙不断繁衍,家族不断扩大,子孙们沿袭了分批过节的传统,于是就形成了一部分水族分批过端节,另一部分水族分批过卯节的传统过节习俗。

广西的水族主要分布在南丹、宜州、融水、环江、都安等地,大多是历史上从贵州省荔波县迁徙而来的,过的是卯节。水族卯节在各村寨约定俗成的过节批次在古老的水族歌谣中唱道:“第一卯,水利的卯;第二卯,洞坨的卯;第三卯,水扒浦卯;第四卯,九阡卯。九阡宽:吃卯殿后。”在贵州省,头三批过卯节的村寨在荔波县境内,第四批过卯节的村寨包括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县部分村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英洞村的水族卯节节期选在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卯日,此时正值水历十月,在水历中被称为“绿色生命最旺盛的时节”,如若恰好遇到辛卯日,则被称为“最顺遂的日子”,此为过节的上吉日,预示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美食

卯节在水话里称“借卯”,“借”就是吃的意思,所以卯节是个吃美食的节日。在卯节的前三四天,英洞村平项屯的各家各户就开始动手打扫卫生了,打扫房前屋后特别要将厨房灶具清洗干净。到了寅日就是除夕,这天一大早,村民便磨刀霍霍要杀猪了,左邻右舍相互帮忙,家里其他人则准备杀鸡宰鸭,还要开窖酒、备鲜鱼,整个院子里热火朝天,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这要开窖的酒是英洞村出名的水族特色煨酒。煨酒顾名思义是酒要经过小火煨开,单单是这个“煨”的工序,就能想象其制作工艺的繁复与考究。水族姑娘们把新收的高山糯米泡在水里,隔天泡好以后,用甑子蒸熟并均匀搅拌,静置放凉后在饭里放入祖传的酒饼,将其放到缸里并置于火塘边一个星期,发酵成酒,然后过滤滴取酒液,最后把酒倒进坛子里,放在火上用小火慢慢煨开。这个煨酒的功夫可是一绝:火大了酒花开溅,酒香就淡了;火小了温吞吞的,酒就缺了温顺的口感;火更不能断了,否则就废了一坛好酒。小火咕嘟咕嘟把酒充分煨开以后,将酒放凉,用粽叶封上坛口,再用搅拌好的黄泥和草木灰糊在粽叶外边,使坛口密闭,最后把坛子放到地窖里去存放。这煨酒存放的时间越久,酒香越浓郁,口感越绵密,色如红茶一般温润,喝起来柔和带黏性,香甜可口,对肠胃无刺激,真是美酒绝酿。

而宴席上的鱼就是有着水族第一名菜之称的韭菜夹鱼了。菜名是韭菜夹鱼,实则是鱼夹韭菜,只不过这菜的主料是鱼,点睛之物是韭菜,所以叫韭菜夹鱼最合适不过,这和肉夹馍的叫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道菜做法不复杂,但同样费火候和时间。选用鲜活的约0.5公斤重的草鱼,去鳞去鳃后沿背部剖开,留腹部相连,除去内脏,清洗干净,用酒涂抹,并拌上葱、蒜、生姜、糟辣椒和少许食盐腌制一个小时,然后将韭菜填在鱼腹内,将鱼合拢并用稻草扎紧,清炖或清蒸即成。吃的时候解开稻草,一股鱼肉混合着韭菜的鲜香扑鼻而来。夹一块鱼肉放进嘴里,只觉鱼肉细嫩、鲜甜。韭菜的香解了鱼肉的腥味,鱼的鲜又中和了韭菜的浓厚,搭配起来香而不浊、鲜而不淡,紧实的捆扎让鱼肉吃起来紧实弹牙,细细品尝一下,只觉得醇香柔软、酸辣鲜美,让人唇齿留香。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我吃卯来你吃端的卯节,卯节的由来和含义”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