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的做七习俗 河南江西一带如何做七

2024-05-28 11:53:34 来源:天气万年历

导读:不管是哪个风俗文化,我国各地风俗是不一样的,比如做七习俗,有些地方认为烧七就是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有头七至末七七个说法,共计49天。那么,苏南的做七习俗是什么?河南江西一带如何做七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做七

苏南的做七习俗

苏南的习俗有一点点变化,如太仓等地的丧家每七日设祭诵经,“僧人放焰口,道士水火炼,更有血湖、受生、寄库诸名目,谓之功德。甚者,僧道演唱歌曲,幢幡璀灿,箫鼓喧阗,悖礼忘哀,莫此为甚”。另外,在七祭期间,太仓等地的丧家常要给死者焚化衣服、袜履,杂以纸钱等,以致许多缎匹绫罗付之一炬。在丹阳一带,七日一祭,曰烧七,六七而止。首七日营斋供十王。五七由婿主祭,延僧礼忏。看来该地比较注重五七的祭奠。吴江一带比较重视五七祭。“五七之期,至戚具小神室以安其主。(主或以缎,或以绫,至撤几时则易木),并设奠,谓之上亭子。凡时节往奠,谓之上座。终七止吊,谓之闷灵。孝子墨衰拜于吊者之门,谓之谢孝。”上海川沙一带也是“七七启荐”,另外该地的五七祭也比较特别一点,在五七之前一日,“至夜半,复将衣服、箱箧及生时需用物件焚送于庭,延僧道设享,妇女向孝灵泣哀,日做早七。”由此看来,在苏北,女儿负责的是六七的祭奠,而在苏南,女儿负责的则是五七的祭奠,有细微的差别。

浙江杭州的丧家每七日一作佛事,曰做七,至七七四十九日,曰断七。台州人认为做七是生者对死者所尽的送死之道,也认为做七是把游荡在外的亡灵招回来,故也称聚魂。台州人做七,以一三五七为大七,一般都要做道场、放焰口,四亲九眷都来祭吊。二四六为小七,不大张扬。丧家烧些纸钱祭祀一下即可。

做七

玉环一带的闽南人把做七称为“做巡”。殡葬后的49日为做七期,每隔七日祭奠一次,“竖幡作佛事,戚友有荐七之礼”。除头七之外,如果死者是女性,二七由娘家人如内侄做,三七由出嫁女做,四七则不诵经,待做七期满,将牌位归供祖先的神龛,丧礼告一阶段。在德清等地,“七七内朝晚供食必举哀(谓之朝啼夜哭)。逢七则以长凳供一烛、一饭、一纸锭,跨置大门槛,或僧或道向外摇铃,子孙跪于后(三次),招魂也(俗谓做七)”。另外,“五七上真亭。真亭者,真容亭也。婿家上之,丰俭不一。惟其祭飨必于夜午敲门而进,丧家乃开门而出,掷以甑类,互相号啕(谓之敲门羹饭)。无女婿者,他戚仿之”。在浦江等地方把七祭称为“坐七拜七”,而召僧徒诵经拜忏才谓之做七。如果七祭适逢七字,如初七、十七、廿七等日,则名曰“撞七”。在丽水一带,做七称“请七”,在这些祭日里亡魂会回来享用给其准备的祭品,同时也会有其他野鬼来抢食。为了不让野鬼抢走祭品,请七时,要在祭桌边上另设一付碗筷,此叫“请监斋神”。民间认为有“监斋神”在场,野鬼就不敢来抢食了。当地还认为这位监斋神就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此外,在“请七”期间,丧家不能磨豆腐,据说亡魂看见磨一圈圈地转,会看花眼而忘记出门,会误了到阴间报到的期限。

河南江西一带如何做七

在河南辉县一带,丧家逢七日必哭奠,至五七而止。“以七为阳数,子于亲死冀其还阳故也。五七之日,亲友同来助奠。士绅之家,于是日请亲友中生监六人着公服为之赞礼,名曰礼相。尚有祭至七七者。”

在江西南昌,“丧之七日,其前夕延僧诵经,夜半僧举灵幡迎于门外,举家哭,既入,设酒食奠。余七皆然,满七止,惟末七不接,设果食,灭灯烛早寝。五七必返,女于家哭,无女则使侄女代之。接五七,多由婿家作佛事,灵屋必女买,无女则侄女买。设灵屋必于五七以内,终丧并主焚之”。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苏南的做七习俗,河南江西一带如何做七”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