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做七的风俗介绍 各地的做七风俗有什么不同

2024-05-28 11:47:30 来源:天气万年历

导读:做七是丧葬风俗中的一个环节,从死者卒日算起,丧家每隔七天就要举行一次烧纸祭奠,共有7次,俗谓“烧七”。一般是“三七”、“五七”比较重要,亲朋也要送来些纸、烛。那么,各地做七的风俗介绍去哪看呢?各地的做七风俗有什么不同呢?和万年历小编一起去瞧瞧吧。

做七

各地做七的风俗

陕西葭县一带做七祭时,士大夫家间有举行享献礼的,其他人家则多请僧道诵经做道场,直到49日以后才停止。宜川、横山、安塞等地“逢七,或延僧诵经,就寺拜忏,三七、五七亦如之”。在甘肃灵台、静宁一带,丧家于首七开吊,“倩宾回礼多至百人”。天水等地七日领帖;高台一带做七时,除了祭祀外,还请至戚厚友来奠,丧家则略备酒食招待与酬谢来吊唁的戚友。宁夏朔方的丧家也是每七日奠,“客至则宴,以多为胜;俑送尚华饰,或演剧为观”。”而隆德一带则称之为“烧尽七纸”。

山东通常将做七称之为“烧七”,亲死后每七日要举行一次焚香烧纸祭祀的礼仪。如临淄一带的丧家“逢七而祭,或鸡豚,或肴馔,视力所能为者。亲友率于一七或二七日以祭品、挽帐(近多用挽联者,皆以素帛书谏,言惟简单耳)诣灵拜奠。丧主备鼓乐、吊簿,并设筵款之,或有用僧尼道士作佛事者”。有的地方尤注重做五七,甚至有“五七三周年,不烧不周全”的俗语。五七时,丧家通常要带着金山、银山、摇钱树、聚宝盆等纸活和香烛等到坟地祭祀。在泰安,做五七要在35天前提前做,也不能跨年头,如腊月十五去世,年内只剩半月,就需在这期间提前做,不得跨过年。做五七的头天,离泰城近的就到嵩里山上领魂。去时,需由一位老人领着身穿孝服的孝子或孝孙,带着常钱去。到了嵩里山上,先讨签,看看亡魂在哪个司里。签有好坏两种,抽到坏签的灵魂要下黑沙地狱、粪屎泥地狱、穿筋地狱、挖眼地狱、刀砍斧剁,爬刀山下火海等;而抽到好签的灵魂不仅不受刑,而且在衣食住行方面也特别好。抽签后,到司里去领魂,先烧上纸香,然后,扔常钱在地上,边捡边叫死者的称呼,最后兜着常钱回家。回到家门口时,其他孝子孝眷要在门外等候,一见回来了,大家号啕一场,把常钱迎进家门,放在死者的牌位上。马上烧几个菜和做面食,供在牌位前,意思是赶快敬奉老人。休息一会儿,孝子们进行抱香仪式,即将香竖放在常钱上,能使香竖着的为孝子,说明老人喜欢他,竖不住的则是不孝子,说明老人讨厌他。此外,做五时,还要请鼓吹手助兴,并有祭祀和上坟祭奠活动。黄县等地称六七为“闺女七”,这天,死者的女儿、侄女、外甥女等,要带着纸扎的花篮、盆花等上坟祭祀。有的地方,死者有几个儿子,就不烧几七,如有三个儿子,就不烧三七。如果烧七之日恰与农历初七、十七、廿七相同,这叫做“犯天七”,传说这种日子是阴间失火的日子,若不设法解破,就会将亡魂烧死。因此碰到犯天七时,需按死者的年龄数,糊一些白纸小旗,并准备一个筛子、一桶水。犯天七这天早晨,围着坟头插上小白旗,同时念道:“一岁一杆旗,亡人犯天七,阴间失了火,阳间来救你。”然后,将筛子扣在坟顶上,把水倒在筛子上,然后挑起担子,拿着筛子,不回头地返家,以避忌讳。

做七

湖北汉口以人死至七日为头七,递数以至七七或十七,俗云每七日过一阎罗,请僧道诵经,焚楮。又以竹为箱形糊以纸,而实寓钱其中,谓之簧,或装纸袋内,谓之包袱,上书死者姓名,焚化给死者。安徽凤阳的城里,丧家常延僧道超度,每七日一追荐,至七七为止,曰“应七”。而在乡间,“丧自七日谓头七,吊者均于是日齐至,款以蔬酌即散。每七日一追荐,则与城俗同。其搢绅之家,间有仿城俗一切丧礼而行者”。“芜湖等地则将做七俗称为“守七”,每七日僧诵度一次,夜间必有子孙宿于灵前。

江苏盐城、兴化等地丧家每七日向夕,以楮镪就柩前焚拜,谓之烧七。士夫之家当七以酒脯飨客,谓之守七。安东、盱眙、阜宁等地也称“守七”,自亲死之日起,阅七日必祭,以七七为止。其中六七的七祭称作“换饭”,由出嫁女出钱置办祭筵,并延请僧道嗪经礼忏,斋醮荐亡。南京也一样,丧家七日一祭谓之“作七”。“每逢七日,说盛馔以祭。如有女已嫁者,必于六七之日致祭,俗云六七不吃自家饭。富家则延僧道,礼忏讽经,以求冥福。”扬州的情况相同,“以死日计,每七日一祭,六七为止,亲族来奠。六七,女与婿设筵祭奠,谓之换饭。七终止吊,孝子墨经拜于吊者之门谓之谢孝”。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各地做七的风俗介绍,各地的做七风俗有什么不同”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