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嘴八舌话冬至 冬至节气在什么时候

2024-10-17 15:35:34 来源:天气万年历

导读:冬至到来,我们开始活跃起来,因为冬至这个节气真的是很重要,很热闹,中国古代更是当做传统节日在庆祝。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太阳高度自此回升、白昼逐日增长。那么,七嘴八舌话冬至是怎么回事?冬至节气在什么时候呢?想知道就来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

冬至

七嘴八舌话冬至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一般在公历的12月22日或23日,它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至今仍有很多地方保留着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日当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处于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过去,民间以自家门前中午的日影为标志,有“过了冬,一天长一葱”的说法。从这天起,北半球的白昼慢慢加长,而夜晚渐渐缩短,因此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又开始慢慢地回升。

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它和清明一样,也被人们称为“活节”。冬至又称“冬节”、“长至”、“短至”、“肥冬”、“亚岁”等。

长至。所谓至,就是极点的意思。以当日的自然现象来看,从夏至日以后,北半球的白昼慢慢变短,到了冬至那天白昼的时长短到极点,因而称为“短至”。也正是因为短到极致,白昼自然而然从当日渐渐变长,故称“长至”。白居易有诗云:“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冬肥年瘦,这句俗语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把冬至和年节相对比,突出了冬至日丰盛的饮食和喜庆的气氛。冬至日在时间上早于年节,且此时处于闲时,丰收的果实也都入了粮仓,乡间的酿酒作坊开始散发诱人香气。于是,人们在家中总是要进行一番美食宴饮,犒赏自己一年的辛勤劳作,同时也不忘相互馈赠酒、肉来庆贺,是为“肥冬”。亲友相贺,把酒言欢,自是一派洋洋喜气,因而也称“喜冬”。

冬至

履长节,说的是冬至日,“日当南极,晷影极长,故有履长之贺。”乃称履长节。又一说是因为冬至后白昼渐长,妇女们都要在这天给姑舅献上履袜,表示女红开始。事实上,由于天气渐冷,给舅姑献履寓意使老人保暖,抵御寒冷,这也是一种孝敬老人的习俗。

亚岁,这是把冬至与年节相较得出的别称。旧时,在冬至当日要祭天祀祖,拜父母尊长,设丰盛家宴,亲友相贺等等。这些繁复而不失隆重的礼节,与对贺新年的礼俗活动重视的程度相差无几,因而就有“冬至大似年”说法,故有“亚岁”之称。

冬至曾经是中国的“年”,相传黄帝就曾把冬至日作为岁首,称作“朔旦”;周朝时,以冬至所在的十一月为岁首,以冬至日为一年的开始。这天,周天子要率三公九卿到郊外迎岁,同时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到了汉代,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不过,因古人普遍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所以应该庆贺。汉代冬至日,官府要举行“贺冬”仪式,这天朝廷上下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互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唐宋时代,冬至与岁首并重。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这一天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也要在这一天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时代,冬至日祭祠堂之风大盛,上自百官,下至百姓,穿着华美的服装互相祝贺冬至,所有的礼节和正月初一一样。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七嘴八舌话冬至,冬至节气在什么时候”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