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点银花中元普度 七月十五中元节介绍

2024-10-17 10:17:09 来源:天气万年历

导读:万点银花中元普度,这是怎么回事?这说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元节,中元节可以说是道教、佛教与世俗的融合,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祭及与之相关的祖灵崇拜,古时由于生产能力与认识水平有限,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那么,七月十五中元节介绍去哪看呢?和万年历小编一起去瞧瞧吧。

中元节

万点银花中元普度

道场普度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农历七月十五也是一个道教节日,被称为“中元节”。道教信仰中有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和水官,又分别称上元天官大帝、中元地官大帝、下元水官大帝,为“三元”。三官大帝的神诞日分别为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据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水官则解厄。因此七月十五即中元节,此时地官大帝便降临人间,为人赦罪。

在民间,老百姓则称中元节为“鬼节”,因供品中必须有瓜,故也称“瓜节”。俗谚说“七月半,鬼乱串”,据说这天地狱之门大开,众鬼魂汹涌而出,纷纷来到人间。有家的鬼魂就回到各自的家,享受亲人的祭祀;而无家可归或无法回家的鬼魂则变成可怜的孤魂野鬼。人们害怕孤魂野鬼心中的怨气不出而作祟人间,便在这个节日除了祭祀自己的祖先外,还要安抚那些孤魂野鬼。也有很多人是出于怜悯的善心而祭鬼,希望它们早日得到解脱。《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就描写了林黛玉七月十五于潇湘馆祭祀亡灵的场面。多愁善感的林妹妹在中元节祭祀的是历史上的五个美人:西施、虞姬、王昭君、绿珠、红拂女。西施以倾城之貌远离故国,在吴国的宫中忍屈含辱;虞姬在项羽四面楚歌的困境中,为了激发深爱之人的斗志,毅然饮剑自刎;王昭君为民族大义远嫁匈奴,忍辱负重,其丰功伟绩虽堂堂男儿也难以匹敌;绿珠为石崇坠楼殉情;红拂私奔李靖,帮助他为大唐王朝打下一片天地。同样美貌才情兼具的林黛玉与这些美人惺惺相惜,又因为她们多经历坎坷甚至暴毙身亡,于是便出现了林姑娘在鬼节祭祀五大美人的情景。根据民间习俗,林黛玉应该是把这些美人当作孤魂怨鬼来祭祀的,以向她们敬送良好的祝愿。

在中元普度的主题中,一个非常盛行的民俗活动是点河灯、放河灯。中元节制作河灯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儿童们来说,也许他们在中元节前的好几天就计划着要作一个什么样子的灯了。家里大人们给孩子们制作河灯,孩子则围在边上观看,真是一个其乐融融的温馨场面。河灯又被称为“荷灯”,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荷叶灯,直接在带柄的碧绿荷叶上插蜡烛即可。清代诗人庞增曾描绘过中元节小儿手把荷叶灯结伴游玩的情景: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中元节

做河灯的荷叶可以去荷塘里采,也可以到街市上购买。一时间荷叶成为街市上紧俏的东西。除了荷叶灯外,还有用西瓜和南瓜制作河灯的,将瓜的顶部用刀切下,掏空里面的瓜瓤,用铁丝或竹签固定蜡烛,就成了西瓜灯、南瓜灯。制作纸河灯的程序较复杂一些。通常将纸剪成莲花瓣形,用蜡浸过,固定在一个托板上,中间放上一个小油碗,浸入棉芯,一个纸河灯就做成了。或者在一个托盘上用竹篾扎成半球形,外粘上用彩纸做的莲花花瓣,花朵中心固定上蜡烛,有的还在灯上写上祝愿的话语。街市上也有制作精美的莲花灯出售。到了晚间,小孩们三五成群,各举莲花、荷叶等灯,绕巷高声喊唱:“莲花灯,莲花灯,今天点了明天扔。”或者在青蒿棵的枝叶上粘满短香,在茄子上遍插短香,谓之蒿子灯、茄子灯。还有的孩子直接在莲蓬上插上香头做成莲蓬灯。孩子们手持这种点香的灯在街上游走,在黑夜里看似万点萤光、点点磷火在流动。

中元之夜,人们将河灯放入江河湖海之中,目的是为济度那些孤魂野鬼,为照幽冥之苦。女作家萧红曾在《呼兰河传》中用一段文字来解释放河灯这种习俗:“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脱生,缠绵在地狱里边是非常苦的,想脱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每个鬼托着一个河灯,就可得以脱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之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河灯这件事情是件善举。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些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山东德州的中元节放河灯场面十分壮观,人们用瓜皮、面碗、纸张制成灯具,并以街巷为单位,制成特大纸船,置目连塑像于船上,至中元夜,便把灯具和纸船放入运河内,使其顺流而下,摇摆动荡,似天上点点繁星,与岸上提灯观望的人们相呼应。人们站在岸边看着河灯越漂越远,心中都在默默祈祷。如果河灯沉没水中,就认为亡魂已经得到拯救,去投胎转世了。如果河灯在水面上踯躅不前,或被水草牵绊住,就认为亡魂心中还有所牵挂,或恋念同伴,不愿离去。这时人们便赶紧想办法让河灯前行。人们都希望亡灵依附着河灯随波漂向远方,到达安乐的彼岸,得到彻底超脱。直到河面上的河灯越来越稀疏,夜色里的水面重新变得静寂,感到冷落的人们便离岸而去。长岛的渔民为了祭奠溺海而亡的人,亦十分重视放水灯。渔民们用木板秫秸制成小船,船上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糖果、糕点、棉衣、鞋帽及死者生前喜欢的生活用品作为祭品,然后点燃蜡烛,由已经结婚的同辈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让其随波逐流,漂向大海深处。地处桓台、高青、博兴三县之间的锦秋湖(又叫马踏湖、麻大湖)上的居民至今仍有七月十五放荷灯的风习,相传是为了纪念教群众种庄稼的神女。所放荷灯,有的用莲花瓣做成,有的用纸扎成灯盏,再在里面放上蘸了油的花芯子,点燃后放在水中,使其能够顺水漂走,颜色有白、粉、红、绿、紫诸色,绚丽斑斓。每个灯的样子都很独特,有荷花苞灯、含苞待放灯、怒放的莲灯、哪吒闹海灯、凌波仙子长袖舞灯种种。放荷灯前,还要举行简短的仪式,此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声鼎沸,一片欢腾。荷灯漂满十里锦秋湖,照得水波粼粼,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从宋代一直到民国时期的中元节,都有官府组织的对军中阵亡将士的公祭。民国时期,北京的北海公园、中山公园每届中元都举行“追悼阵亡将士”,供奉“海陆空军阵亡将士”牌位。如今,朦胧夜色里的绚丽灯火已成为人们心中久远的记忆。夜色里人群攒动的喧闹也离人们越来越远,中元节成为一个平静的节日。只是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依然不忘自己的祖先,用秋日的收获来向祖先报告丰收的喜悦,表达深沉的怀念。也许是观念的改变,人们渐渐遗忘了那些与自己无关的孤魂野鬼,只有少许老人在这个节日里还不忘在水边路口给它们烧些纸钱。而对阵亡将士们的祭奠在今天变成了清明节的扫墓活动,或许民众们并不愿将英雄们看作孤魂野鬼,而是将他们尊为先烈,于是在正式纪念先祖的节日里去缅怀他们。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万点银花中元普度,七月十五中元节介绍”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