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面俱到话立秋养生 立秋养生应该怎样做

2024-10-03 14:00:30 来源:天气万年历

导读:立秋过后暑去秋来,虽说此时仍暑气未消,但在养生上要顺应自然界阴阳交替的变化进行适时的调整。总的来说立秋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即秋季养生关键在于保养体内的阴气。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立秋养生应该怎样做呢?下面是万年历小编带来的面面俱到话立秋养生,一起去瞧瞧吧。

立秋

精神调养:当心“秋老虎”伤身体

立秋时节秋季开始,这意味着进入了气温由升温至降温的转折期,天气不再像酷暑那样炎热。但是立秋之后天气并不一定马上变凉爽,此时炎夏的余热未消,仍会出现“秋老虎”的炎热天气,处暑节气也将在8月底接踵而来,天气也逐渐转向干热。立秋过后,还可能再处于炎热之中,而这种炎热气候有时候也可能要延续到9月,之后天气才能真正凉爽起来。因此,立秋后应当心“秋老虎”,避免出现心情烦躁,应积极防范“情绪中暑”。

立秋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克服低落的情绪。当遇有伤感之事时,也应积极对待,以使肺气清肃,保养肝脏。同时,注意收敛神气,保持心平气和,少生闲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以免伤害肺气。秋季肺气受到损伤,到了冬季,就要发生消化系统的病变,这是因为人在秋季养“收气”不足,到冬季奉养“藏气”力量不够的缘故。出现“秋老虎”天热之时应减少外出,外出时也要记得随身备好藿香正气、人丹等防暑用品,并采取防晒措施。注意补充水分,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以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热风”。

起居调养:早腰早起,防寒保暖

立秋时节,人们可以感觉到秋高气爽,此时人体阳消阴长,为此应做到“早睡早起”。早睡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以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避免阳气收敛过多。秋季适当早起,还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对预防脑血栓等疾病有一定的意义。

秋天

立秋过后,昼夜温差逐渐变大。白天气温还较高,到了晚上却有较明显的下降。因此,要注意防止夜间着凉。同时,昼夜温差大,人体免疫力承受着极大的考验。如果还像夏季长时间吹空调、吹风扇,或是在比较凉的夜间睡凉席,都可能导致肢体局部酸疼、腹泻、感冒等,而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很容易因受凉而复发。人们都知道天气太热时容易中暑,而这样白天受热晚上又突然受寒,容易对肝脏、心脏以及脾胃造成伤害,使人们中“阴暑”,患者会出现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面肌瘫痪等症状。立秋过后,天气将逐渐转凉,建议尽量少用空调,也不宜对着门窗睡觉,避免受到冷风侵袭。睡觉时,最好加条毯子或薄被。早晚清凉时尽量打开窗户,以交换室内外的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另一方面,立秋之后气温开始慢慢下降,一些怕冷的人士很快就穿上厚厚的衣服。其实,这样做反而会“捂”出火来。在民间流传着“春捂秋冻”的说法,适当“秋冻”,有利于提高身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抗寒能力,从而使肌体逐渐适应寒冷环境,以保证肌体从夏热顺利过渡到秋凉,对冬季常见的各种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能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因此,在温差变化不是很大的初秋时别忙着加衣,特别是青壮年,原则是“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感觉寒冷”。立秋时节,可以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御寒能力,适当“秋冻”可以增强孩子的抗寒抗病能力。

虽说“秋冻”可以增强肌体的抗寒能力,但夏秋之交,气温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更要注意的还是保暖。为此,白天可以穿薄一些,但要准备一件稍厚的外套,早晚穿着,以免受风寒。总之,平时应根据自身的年龄、体质和气温变化灵活掌握“秋冻”,使身体逐渐适应变冷的气候特征。值得一提的是,调节能力较差的幼儿,御寒能力减弱的老人,患有气管炎、胃炎、慢性病以及体温调节功能差的人,都不适宜“秋冻”。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面面俱到话立秋养生,立秋养生应该怎样做”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