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调摄养生的方法 精神情绪对养生的重要性

2024-04-23 10:46:37 来源:天气万年历

导读:人的心情对身体有影响,好的心情能够给你好的健康身体,而且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可以陶冶情操,舒缓压力,及时疏解情绪,保持心情愉悦。那么,情绪调摄养生的方法是什么?精神情绪对养生的重要性是什么呢?和万年历小编一起去瞧瞧吧。

养生

情绪调摄养生的方法

古人认为人有怒、喜、思、忧、恐五志和喜、怒、恐、惊、忧、思、悲七情,强调精神情绪对养生的重要性。宋代《本草衍义》总论说:“天地以生成为德,存生所甚重者身也。身以安乐为本;安乐所以致者,以保养为本。”《耄智余书》说:“学道之人,聊且均调喜怒之情。虽有喜,勿至荡动湛然之性;虽有怒,勿至结滞浩然之气。”

古人认为“五志”、“七情”过甚则受其害,《元始太玄经》说:“喜怒损性,哀乐伤神,性损则害生,故养性以全气,保神以安身,气全体平,心安神逸,此全生之诀也。”清代养生家尤乘说:“伤之七情,报以百疾。”

《老老恒言》卷2《燕居》说:“人籍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心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

《素问·举痛论》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上气,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

《吕氏春秋》强调养生者必须“去害”。该书说:“何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交形,则生害矣。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衰,五者接神,则生害矣。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雾、大霖,七者动情则生害矣。”指出养生者必须“去除”此三方面之害。

《黄帝内经》说:“静者寿,躁者夭。静而不能养,减寿;躁者能养,延寿。”

古人

《淮南子》说:“夫喜怒者,道之邪也;优悲者,德之失也;好憎者,心之过也;嗜欲者,性之累也。”

因此古人强调清心寡欲、知足常乐。《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记载宋代太医提出“四休”说:“太医孙景初,自号四休居士,山谷问其说,四休答曰:‘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避寒暖则休,三平四满过则休,不贪不妒老则休。’山谷曰:‘此安乐法也。少欲者,不伐之家也;知足者,极乐之国也……诗曰:‘太医诊得人间病,安乐延年万事休。””

对于调理五志、七情,古代多有记述。元代名医朱丹溪《儒门事亲》中说:“怒伤,以忧胜之,以恐解之。喜伤,以恐胜之,以怒解之。忧伤,以喜胜之,以怒解之。恐伤,以思胜之,以忧解之。惊伤,以忧胜之,以恐解之。”这些言论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似类于近人提倡的心理治疗方法。

怒,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情绪。怒则气上,损伤肝脏气血。怒时,身体各部处于应急状态,大怒可使血压升高、血液变稠,久而久之,易引起高血压和冠心病;怒又使胃液分泌增加、胃酸增多,易导致胃溃疡。

喜,也是常见的情绪。中医认为“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能够促进气血流通,放松肌肉,有利消除疲劳。不过中医又认为“大喜”或过喜,则起相反作用。《淮南子·原道训》说:“大怒破阴,大喜坠阳。”《儒林外史》曾载范进老年中举,由于悲喜交集,喜极而晕倒,也可算一例子。

古人有养生“十二少”说:“诚者所以保和全真,当少思、少念、少笑、少吉、少喜、少怒、少乐、少愁、少恶、少好、少事、少机。”(与孙思邈“十二少”同)

明人胡文焕《类修要诀》卷中《养生要诀》说:“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斗一斗,瘦一瘦;让一让,胖一胖。”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情绪调摄养生的方法,精神情绪对养生的重要性”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