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习俗 传统节日端午的习俗活动

2020-06-22 16:40:37 来源:天气万年历

  导读:端午节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说起来你也是没想到吧,这个端午节竟然有这么久的历史,能流传至今,可见大家对它的重视和喜爱。换个角度一看,我们每年都要进行的活动习俗也历经千年变迁,真是神奇呢?那么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呢?想知道传统节日端午的习俗活动,就瞧瞧万年历小编的介绍吧。

端午节

  拴五色丝线:

  五色线为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被视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传到后世,即发展成如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在端午节节这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用来驱邪。传统做法,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 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按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节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端午

  挂艾叶菖蒲:

  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带,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鬼祛贵之神效。

  赛龙舟:

  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中国人的做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

  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端午

  饮雄黄酒:

  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

  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节。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放风筝:

  “端午节放风筝的习俗是有的,但不是什么传统习俗,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端午

  传统节日端午节介绍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端午节就有划龙舟、食粽及挂艾草菖蒲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结语:以上是万年历小编整理的“端午节的习俗,传统节日端午的习俗活动”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端午节内容吗?不妨点击》》》端午的来历及习俗

文章由天气网万年历频道(http://wannianli.tianqi.com/)原创,禁止转载,转载必究!!

相关推荐

关于描写端午节的诗句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大全

小学端午节诗句有哪些 关于粽子的诗句

端午节的古诗四句 端午节古诗佳句

端午节放河灯的含义 端午节为什么要放河灯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全国各地端午节风俗盘点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由来和风俗意义